這篇文的標題很奇怪...對吧!
要談的是關於 "木板+水苔介質或水苔+樹皮塊介質"
種植鹿角蕨的議題,會得罪許多人,
不認同或不喜歡,請您不要點閱,
小築在此感謝您了。
原生於熱帶雨林的鹿角蕨,
附生於樹上或岩壁上,
生存需求的介質並不多,
所以並不怎麼能保水,
還好整年常常下雨,濕度又高,
所以得以存活茁壯。
也就是說植株常常接收到"液態水",
這是很重要的事,
因為只有"液態水"才能讓鹿角蕨喝到水。
怎麼說?
植物吸水原理有兩種:
蒸散作用:
陽光照射葉片,氣孔打開排出水份,
同時引導根部吸收新的水份及營養物質。
滲透作用:
利用根細胞內含水份濃度及介質水份濃度差異,
進行滲透作用吸收水份。
鹿角蕨生長於密葉的雨林,
無法接受高強度日照,
且於高濕度生長環境,
所以"蒸散作用"吸收水份能力不強。
只能靠頻繁的降雨,
利用"滲透作用"吸收水份了。
以上跟 "木板+水苔介質或水苔+樹皮塊介質"
種植鹿角蕨有一餐沒一餐有何關聯?
當然有...
這種植方式:
水苔介質太保水,木板不透氣。
造成您給水後,植株是喝飽水了,
但水苔內還有大量液態水,
植株喝不下也沒法逃,
只好忍受再忍受...
等到水苔液態水沒了,根也受損了_爛根。
接下來您又遵守"師父"的教誨,
水苔乾了才能給水,
實際上您的鹿角蕨已經好幾天沒喝到水了,
因為濕潤的水苔,鹿角蕨根系是不利吸水的,
只能維持根系不因乾燥受損而已。
糟糕的事,如果您的水苔過乾,
已形成"斥水性",您又怕太濕爛根,
沒泡開,水是澆了,但水苔內部是乾的,
您的鹿角蕨從希望中又再次掉入沒水喝的深淵了。
所以說"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"。
那鹿角蕨它們的需求是什麼?
很簡單:
1.保水性適中排水性佳的介質,
澆完水液態水停留時間短,
能維持根部不乾燥受損的濕潤即可。
所以必須常給水,
讓植株喝水,也能克服環境濕度不足的問題。
2.透氣的板材,植物的根都需要呼吸的,
有透氣的植板,放置於通風的環境,
才能達到最佳種植條件。
簡單說:
想想熱帶雨林樹上的那株_鹿角蕨,
常常下雨,雨水順著樹幹流下,
鹿角蕨得以吸收水份,
雨停沒水,風吹就乾了。
或許有人會想,
那為何蘭花用全水苔種植,
乾了再給水,長的可好的。
那是因為蘭科植物絕多數都是
CAM植物,白天會關閉氣孔,
且葉片厚實能儲存水份,
所以能忍受較長時間的乾燥。
鹿角蕨葉薄,且也不是CAM植物,
沒水就葉軟/黃葉。
市售軟盆植的鹿角蕨,
都是全水苔種植的...
是阿!人家有控溫/控濕的大棚,
您沒有就輸了。
況且他們這樣種植,
有利小苗成長,一旦長成大苗,
還是需要快點賣出脫手...
因為這樣種植,
雖然成本低/作業方便,
但管理不易,成株後如不賣出脫手,
就必需換大盆改介質或上板種植,
不然的話,一不小心一樣會爛根/爛莖的。
以上皆為個人論點,真的看看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