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洲猴腦鹿角蕨的"第二隻腳",
這標題及封面照片看起來怪怪的。
常常看到有關_亞猴走莖/斷頭的文章,
脫了百餘盆的3.5吋亞猴盆苗,
發現案情不單純...
相關連結 【玫桂小築】專利"蜂格板"_鹿角蕨(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)
3.5吋亞猴盆苗斷頭植株的發生機率約:10%。
且發現,營養葉較平整或塞在盆內的植株,
不會出現斷頭現像。
反而是,營養葉較大跨出盆外的植株,
會發生斷頭現像。
先看看上板5個月後,植株營養葉長的怎樣?
像不像第二隻腳,支撐著植株,依附在附著物上。
有人說_亞猴營養葉的紋路是螞蟻通道,
但現在看起來,反而比較像是泥作工程的"綁鐵仔",
是用來增加葉片支撐強度的。
再來看一下簡圖,合理說明:
1.亞猴的營養葉有強大的支撐性。
一來穩固植株於附生物上,
二來保護/隱匿根部及維持濕度。
2.亞猴演化成"長莖型態",來達成此種附生特性。
結論:
1.種植_亞猴最佳的附生物是"圓樹幹",
讓營養葉能緊緊的包覆,穩定植株。
2.板植要預先建立突起物,以利營養葉包覆。
【玫桂小築】整臉包套組(可製作兩包)_專利蜂格板 鹿角蕨上板適用 亞猴 亞皇
【玫桂小築】專利"蜂格板"_鹿角蕨(獨家_整臉包 製作詳解)
3.盆植要能將根部介質固定,
以防營養葉拱起時,連根拔起或拉長。
(此為走莖的發生原因,為強迫性的徒長)
4.當然可以用一大坨"水苔"取代"整臉包",
但要先確保"水苔"能牢牢固定在板上或盆內,
不然還是會發生"連根拔起"的問題。
5.亞猴發生斷頭通常在亞成株/成株,
因為這時期營養葉開始變硬拱起,
力量大到能拉長莖部,導致斷頭發生。
簡單說:
"走莖/斷頭"是_亞猴自己造成的,
但為何會形成這問題?
是因為您用平面方式種植它所導致的。
以上 為小築個人論點,參考就好。
留言列表